首页 >> 海归学人 >> 每期杂志 >> 2018 >> 2018年-03期

【海外社团】在剑桥架一座心灵之“桥”

作者:剑桥学联

2018/6/26 16:16:28

  剑桥——剑桥大学

  据说90%的游客去剑桥,都是冲着剑桥大学去的。

  剑桥大学建校于1209年,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研究型联邦制大学,英语国家中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在办学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并经常合称为“牛剑”。这里是诞生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高等学府,培养了牛顿、达尔文、培根等科学家及九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多位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作家。

  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中国学生到剑桥大学留学,剑桥大学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有为之士。除了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外,还有萧乾、叶君健等作家;除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外,还有张文裕、蔡翘、陈立、王应睐、刘佛年、王鸿祯、朱既明、王竹溪、戴文赛、伍连德、丁文江、李林等科学家。

  剑桥大学拥有31个学院,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王学院、三一学院和王后学院。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剑桥大学内最有名的学院之一,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创建,因而得名“国王”学院。最初创立时只有1名院长和70名学生,全部来自伊顿公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共培养出了32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毕业生除了牛顿,还包括培根、拜伦、怀特海、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同时,它也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与庭院,今天依然保留着的最古老的建筑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国王学堂所使用的学院钟楼,直到今天还在为学院报时。学院门口有一棵很小的苹果树,就是这颗小苹果树的祖宗,在某一个夏天把果实掉到了牛顿的脑袋上,从而启发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女王学院(Queen's College )坐落在国王学院南侧,横跨剑河而立,由举世闻名的“数学桥”相连接,剑河西畔的女王花园花红柳绿,青翠满园,是剑桥最优美的风景之一。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神学家和思想家伊拉斯谟和著名诗人怀特即是王后学院校友。

  剑桥——再别康桥

  徐志摩是建立中国人与剑桥情感联系当仁不让的第一人。相信许多人都是通过“再别康桥”这首诗结识了剑桥大学。所以,来到剑桥第一个问题就是“哪座桥才是康桥”?

  蜿蜒的剑河在整个剑桥大学穿流而过。剑河上的小桥很多,两两相隔不远。有人数过共有14座,其中有8座为公用,6座分布在沿河的各个学院内。所以,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到底是那一座桥,就成了一个谜。在这场猜谜比赛中,徐志摩当年就读的国王学院首当其冲——既然徐志摩是本院学生,天天来往于国王学院的“拜伦桥”,那么“拜伦桥”就应该是“康桥”。拍摄徐志摩传记片《人间四月天》的摄制组就被这种说法说服了,进而选择了“拜伦桥”为“康桥”。前些年,国王学院更在“拜伦桥”边放上了一块刻有“再别康桥”诗句的白石,大有要把这场争论盖棺定论的味道。但是,民间更多的说法是那座据说是牛顿建造的“数学桥”才是真命天子。理由是从诗中描绘的金柳、青荇的意境,只有“数学桥”最为贴近。然而,最新的考证又否定了这种猜测,原因是徐志摩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及,他最常去的是那座“叹息桥”。而且徐志摩的剑桥生活中心似乎就是围绕着对林徽因爱情攻势展开的。正是林徽因的离去,使得徐志摩终止了他的剑桥求学。而“再别康桥”表现出的那份百般无奈,眷恋不舍的绵绵之情,恰是他失恋的写照。面对“叹息桥”,徐志摩的万般感慨是最能激发诗人情感的地方。所以据此推断,“叹息桥”是真正的“康桥”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实际上,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康桥”指的是整个剑桥,不是特指哪一座桥,不过所有人还是愿意相信前者,相信每座桥上曾发生的有趣或浪漫的故事。

  剑桥——剑桥学联

  “剑桥学联”(剑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作为英国剑桥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生团体,已经累计服务当地学生、学者和华人居民超过三十余年。据统计,目前在剑桥地区求学的中国学生、学者及家属已经超过2000人,英籍华人居民有近6000人。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剑桥大学作为世界学术、文化和旅游的中心,一直是中国民众和全球海外华人关注的焦点。随着剑桥地区华人规模的不断增长,剑桥学联在中英文化交融和中华文化传承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剑桥学联由5名主席团成员和13个部门中的85位部长和执委组成,由常鑫担任主席。学联是所有华人学子的大家庭,文化部、学术部、创业部、旅游部、体育部、生活服务部等13个部门开展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其中,剑桥春晚、精英交流之旅、创客堂、剑桥中国发展论坛等品牌活动都深受欢迎。

  农历春节是全球华人最重要也是最喜庆的传统节日。在这万家团聚的日子里,华人、华侨和海外留学生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每年春节期间,剑桥学联都会在剑桥地标性建筑Corn Exchange表演厅举办大型春节联欢晚会。这座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辉煌建筑曾举办过众多重量级演出和大型活动,而剑桥大学春节联欢晚会便是其中之一。这场文艺晚会以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装饰和精彩绝伦的节目表演而为人著称,它同时也是剑桥学联所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年度品牌活动之一。

  剑桥中国学联自201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精英交流之旅回国交流活动,访问了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收获满满,好评如潮。2017年,剑桥学联举办的精英交流之旅——卓“粤”行吸引了超过百位剑桥大学的学生学者报名,最终有30位学子通过初试和面试等环节的选拔,在7月跟随剑桥学联启程回国,访问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广东省深圳市。活动让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近距离接触祖国开放的前沿,切实了解祖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制造基地,从而增强中国学生海外学习的针对性,为回国就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剑桥学联的精品活动“创客堂”系列活动,成功地吸引了不少英国各地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前来参加。活动邀请众多年轻成功创业者来讲述他们的创意和故事,通过创客堂Talk为创业者们搭建一个轻松专业的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剑桥中国发展论坛创建于2014年,通过举办高端论坛、会议及讲座,为在剑桥学习工作的学生学者以及广大关心中国发展的个人及群体提供了解中国的窗口,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加深外界对中国的了解。论坛立足于剑桥,围绕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四个主题来开展,弘扬主旋律,并为中国留学生群体发声。莅临论坛的重量级嘉宾包括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英国前外相戴维·欧文勋爵(Lord David Owen)、渣打银行集团总裁杰拉德·里昂斯博士(Dr. Gerard Lyons)、中英贸易四十八家集团主席史蒂芬·佩里先生(Mr. Stephen Perry)、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院士(Prof. Goran Malmqvist)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教授(Prof. Peter Nolan)在内的各领域著名人士。

  徐志摩在诗中曾写道:“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与徐志摩一样,每一个剑桥学子都有一份挥不去的剑桥情结。学联将用心服务、延续情结,为剑桥地区的中国学生学者架设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