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每期杂志 >> 2018 >> 2018年02期

【学子之声】公众财商从基础教育抓起

作者:陈莹

2018/4/9 16:51:18

  2017年9月,证监会启动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上海在浦东新区已率先进行初步尝试。11月,证监会公布将与教育部沟通,落实基础教育中纳入投资者教育。

  上海要打造中国最前沿的国际金融中心,提高公众整体财商水平是基石也是保障。近年来英国也在财商教育方面不断对内容进行发展和完善,包括2013年更新的课程设置中,要求儿童从5岁开始,接受理财教育;7岁到11岁主要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而中学将着重开设与信用卡、贷款和家庭财务、负债有关的课程。通过长期持续的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理财习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推动全社会的财商教育进程。

  2016年,证监会共授牌13家首批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2017年启动第二批国家级投教基地申报命名工作,其中不乏在浦东新区具备先进行业操作和业务优势的银行和券商。这些机构目前已每年定期向社会提供“小小银行家”“小小交易员”等公益活动,可直接与本市中小学校进行资源对接(如:围绕认识金钱、计划用钱、学会储蓄、了解投资、认识风险五个方面,把看似枯燥的金融知识用妙趣横生的方式教授给小学生们)。

  上海具备极强的地域优势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投资者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的先行操作经验。但是目前,在上海部分中小学的课堂率先开设金融教育课程中,使用的还是2011年由浦东新区教育局与上海远东出版社联合开发的《金融与理财》教材,距今已近6年,期间我国面向广大居民的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市场已发生大量的发展和变化,其中主要新类型(尤其是面向年轻一代的金融产品所隐藏的风险等)未得到覆盖。

  因此,建议上海市金融办主导,与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金融监管部门联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措施,打造投资者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结合的实践高地:

  1.更新和修订适用于基础教育的投资者教育教材,以涵盖近几年出现新的投资风险类型。

  2.将上海已被纳入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的机构,与本市主要的中小学结成固定对子,普及“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以便于长期开展知识普及和实践活动。大幅提高投资者教育公益活动的社会覆盖面,也利于长期不断丰富的投资者教育的内容。

  3.对上海市中小学就近开放金融历史展示资源。如:金融博物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固定陈列厅,或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金融学院、震旦大厦的阶段性展览等。让中小学生对中国金融史建立直观有效的认知,在提高对金融和投资的认知的同时,不断增强热爱上海的归属感。同时,对于每年较固定在本市举办的投资(如:上海理财博览会)、金融或自贸区相关的展览活动,开辟公益时段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开放,不断帮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可以发现更广泛的兴趣,更加有效地发挥和运用已有资源。

  4.开展与国外主要金融中心城市理财教育的比对研究,发现差距并进行调整和提高,提高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公众整体财商水平。可开展上海市与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城市在财商教育方面的实地交流,通过具体的观察和比对促进上海提升在基础教育中的财商普及环节,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先行经验;同时将监管部门对于普及投资者教育的预期和要求,实践至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高度。

  (作者: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品牌及数字营销副总裁)